流量、AI与企业家精神:来自科技前沿的深度洞察
近日,一场围绕企业家IP、流量经济和人工智能(AI)革命的深度对话,揭示了当下科技与商业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。本次对话探讨了在短视频时代企业家的公共角色,以及AI浪潮对商业模式和人类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。
一、企业家IP:流量时代的“必修课”
随着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普及,流量阵地发生了巨大转移,许多人每天都在刷短视频,甚至看电影都失去了耐心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企业必须跟随用户流动的方向。
IP的本质与作用:
在流量时代,企业家打造个人IP本质上与过去在街上打广告是一样的,只是形式和阵地发生了变化。IP已经成为企业家的“必修课”。
- 宣传与公关: 企业家走到台前,能够为企业带来宣传、加速等积极效果。对于一家企业而言,创始人或一把手的人格魅力比冷冰冰的符号更容易被公众接受。同时,公开露面能够帮助企业在面临舆论危机或误解时,发出自己的声音,避免对手单方面发声。
- 商业目标: 企业家的两大职责是做产品和卖产品。打造IP,可以为企业的产品推广积累流量和影响力,尤其对于AI产品等需要冷启动的项目,具有巨大的帮助。像任正非每年写内部信、张瑞敏在哈佛讲管理理念,其道理都是一致的。
- 连接政府与B端客户: 对于从事B端业务或与政府合作的企业而言,企业家在网上的积极活动,尤其是进行公益科普(如AI科普)或推广国货等“三观很正”的内容,能够提前为合作建立良好的基础。地方政府也欢迎具有巨大流量的企业家,帮助推广本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。
挑战与风险:
当然,企业家公开化也伴随着挑战。最大的坏处之一是可能被人误解为“不务正业”。此外,流量越大,知道的人越多,一定会有看不顺眼的人,容易引来非议。因此,企业家在言论上必须更加小心谨慎,因为“言多必失”。
二、AI革命:从大模型到智能体(Agent)
GPT-3.5的出现是AI革命的标志性事件。它彻底颠覆了过去语言处理的经验,让人感觉像是在与一个真人对话。
核心突破与方向:
- 语言的基石作用: 许多人曾低估了语言的作用。语言是人类交流、知识传承、逻辑推理和描述世界的基础。一旦语言问题被攻克,就意味着对人类知识、世界和推理能力的理解获得了“金钥匙”。
- 从大模型到智能体: 大型语言模型(LLM)能力强大,但就像“关在鋼中大腦”,能推理但没有手脚。智能体(Agent)则赋予了大模型使用工具的能力,使其能够完成复杂的任务。智能体是人工智能进化中必然的阶段。
- 智能体集群与协作: 人类的价值在于专业化和合作。单个智能体往往无法稳定完成复杂任务(例如,一个智能体在制作90秒视频时就会出现“倦怠”问题)。因此,未来需要多智能体协作,组成“智能体蜂群”。这种协作就像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,需要对齐价值观和目标。
AI的深远影响与担忧:
- 意识与意志: 智能体由于拥有目标,会产生“价值函数”,从而可能产生“意志”,即便没有意识。如果这种意志与人类利益冲突,就可能导致危险。
- “杜日如年”的进化速度: AI的进步非常迅速,前一天的收获可能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收获。这种爆炸式的发展让参与者感到既兴奋又害怕。
- 工作岗位与人机协同: AI会淘汰不会使用AI的人,而不是淘汰人。最佳的结局是人机协同。AI可以帮助员工成为“超级个体”,管理几十个“赛博牛马”智能体来完成工作。但需要警惕人类因为过度依赖AI而丧失基本技能(如阅读理解能力)的风险。
- 新的安全挑战: AI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问题。攻击方和防守方都将使用AI进行对抗,演变为“算力与算力的对抗”。同时,大模型的幻觉和注入攻击,可能让普通用户通过简单的对话就能执行黑客指令,造成“全民黑客”的风险。
三、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重塑
面对AI革命,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正在经历剧烈调整。
商业模式的转变:
在互联网时代,软件研发成本固定,边际成本为零,免费模式得以成立。然而, AI时代由于Token成本高昂,且复杂任务消耗的算力成本不断上涨(L4智能体任务可能消耗上千万Token),免费模式难以为继。
- 订阅和按需收费: 行业共识是必须走向收费模式,尤其对于复杂任务,应采取“花多少收多少”的模式。
- 高度垂直化: 创业公司在AI领域成功的关键在于“垂直、垂直再垂直”。只有垂直到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痛点(如极窄的B端市场)并提供稳定交付的智能体,中小型企业才愿意为此付费。
结语
人工智能革命被认为比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机会更巨大。面对这一浪潮,企业家需要积极参与,不断学习,并保持“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傻”的心态,才能跟上技术加速迭代的步伐。正如技术的发展需要学术界的公开争论和快速迭代一样,整个社会也需要形成AI文化,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智能体。